2008年5月29日 星期四

醫師、病人-醫病關係五十年



 


 



醫師、病人-醫病關係五十年
瞈望


 


還記得以前看病時,診所牆壁上掛的是什麼嗎?「華陀在世」、「仁心仁術」…等病人感謝的匾額,而現在掛在醫生背後的是什麼?各種證書。為什麼會變成這樣?您看看下面的文章吧!我們只是個小老百姓,無法參與太大的策略,但是我們可以「努力不生病」,多多充實自己的保健資訊;「預防重於治療」,以不要生病為我們的最高生活目標吧!---防癌長鏈124志工服務團


 


醫師和病人的關係,將近五十年前,我剛當醫師的時候,那是一個多麼美好、溫馨的情境。醫師滿懷慈悲心,沉浸在解除病苦的喜悅和成就感,病人由衷感激醫師的盡心治病,互相融合在互信互助的桃源鄉。醫師儘其所知所能,只想怎樣把病治好,當病人不幸過世時,雖然家屬仍然感激你所付出的一切,醫師仍不能忘卻,心中的難過和失落感。還記得很清楚,當我還是住院醫師時,一位外國旅人因急病急救無效去世,過幾天旅人的妻子,親自從國外來處理後事時,特意持禮物來致謝,禮輕意重,我感懷的是家屬由衷的感謝誠意。


 


當時,醫師是多麼高潔的工作,是天使;當然醫師會不眠不休,耗盡自己的體力生命,也要拯救、解除病人的痛苦。曾幾何時,不知不覺中,社會悄悄地在轉變;從夜不閉戶到左鄰右舍不相聞問,醫師變成賺錢的工具;紅包文化也摸進了醫界,沒有紅包,看病馬虎、找不到病床、拖延開刀、無好臉色;另一方面抬棺文化變成慣例,有醫師就不應該有死、看病不能死人、死人要錢、動輒耍流氓、官人民代濫權、官大學問大,雙方什麼猴戲都有,只看你怎樣玩法


 


醫師是賺錢的工具,而病人死亡也是賺錢的機會;社會的道德、價值觀在漫長的時間裡,慢慢地改變了。醫師救病人是醫德,死人賠錢是應該,法律認為醫療是契約行為,醫師犧牲自身的人性化醫療,是落伍的觀念;醫德和契約行為相互矛盾,商人賺錢理所當然,醫師憑自己的能力、勞力賺錢有何不可。無人敢說不愛故鄉,卻有人敢大言不慚地說,商人無祖國。誤診要賠錢坐牢,藉以謀生的技能權利被剝奪;第二、三審法官推翻了第一審法官的判決是理所當然,法官可以誤判,醫師不能誤診;商人賺錢是能幹有本事,醫師以自己的壽命換來財富,就無醫德;是什麼邏輯,只是法律觀點在進步、現代化?


 


天使為自衛,只能變成冷漠無情的執行者,依據法律責任診療,不能動情感;是法治嘛,一切依法行事,動真情,捨命救人,換來的可能是法律的制裁,被剝奪生活的依靠,只好自己終結自己的生命;救人千萬,卻救不了自己。醫病救人,需先想一想,會不會官司纏身;看病求診,病治不好,不是悲傷,而是算計能換到多少錢財。迷失在紙醉金迷的現實叢林裡,賺 錢是 醫師的終極目標?斂財也是官人想當然耳的目標;沒有賺錢,別人白眼看你,親人也瞧不起你、污蔑你,正義、公平、是非,根本輪不到你享有。醫師已不是熱情的天使,病人已不是真心需要醫師幫忙的弱勢者。社會在進步,法律有新的詮釋,一切照法律來,有錢辦生,無錢辦死。社會在進步,文明、文化,使人類從赤裸進步到綁胸多重裙;社會更進步,衣裳一件件脫去,袒胸露背,只剩下三點不露,還不夠,大概需要回到史前時代,還沒有文明的人類原貌,才會停止。五十年了,我也從充滿活力、滿懷熱情的年輕小伙子,變成白髮蒼蒼的感傷的旁觀者,被現實所淘汰,無能為力,只有嘆息的份。


 


邱小妹人球事件,是現實社會的寫照:酗酒、單身家庭、家庭暴力、官場現形、白色巨塔、醫學教育和醫病關係。事後社會上有各方、各類的反應:醫德、醫政、醫學教育、醫學倫理、緊急連絡中心、健保局、健保制度、官員、醫院管理制度。每一個反應都有道理,都對,都應該檢討改善;但是這些都是枝節末端的問題,罪魁禍首是整個社會的價值觀、道德觀的改變。照經驗法則,這些反應,過幾天都會消聲匿跡,回到原狀。天使,要先想到自衛、財富;病人,要先懷疑,天使是不是惡魔,死人則要換財。但有誰擔憂過,再過二十年,沒有開刀、急救、治病的醫師,只有美容、隆胸、減肥的醫師;有人真正關心過健保制度會不會破產嗎?只有嚷嚷而已。


 


健保制度是哪些人規劃出來的?那些人深信勝者為王敗者為寇,惡劣卑鄙的過程、手段不必談。有人說制度法令是我要定的,能不能執行是你們的事,法令定出來你們就要執行,我只管定制度法令,能不能執行我可管不了,至於社會秩序會不會崩潰,更不是我的責任。這些後果,現在都已呈現在大家的眼前。


 


台灣的醫療制度,自從穿著羊皮的政客主事後,亂象百出,區區幾百萬元的先進設備預算要刪掉,但一天用掉千萬元毫無效果的宣傳活動費用,可以花,只為鞏固自己的政治勢力,排除異己,我們還是懷念一步一腳印升任上來的,盡責的技術官僚,至少是沒有政客作為的官僚,不是為私利行事的政客官僚


 


醫病關係的問題源頭,在社會的價值觀和道德觀的改變,政客的口沫每天繼續在媒體上亂飛,芸芸大眾也已習以為常。正義、是非、公平,值多少?政客的言行是社會的價值、道德觀的榜樣,五十年的洗腦要還原,是一條坎坷遠路,還要同樣的五十年,談何容易。返回五十年前?社會在進步,聽起來很難理解;草莓族、吸毒、嗑搖頭丸、車床族、笑貧不笑娼、輕鬆工作高報酬,是社會的進步?所幸黑暗中還是有一絲光茫,因為不肖醫師和惡劣的病患,只是現實社會裡,部份迷失自己的羔羊;大部分的醫師,只是在做身不由己,不得已的自衛;病患也只是隨著病態的現實,著了魔起舞而已。當有法、理、情都顧慮周全的法律,能保護真情的醫師和善良的病人時,醫病問題即使不能迎刃而解,至少可以減少很多,只是,又是只是,因為法律是人制定的,執行法律的也是人,法律人跟醫師一樣是人,那也就跟醫師一樣,有多少不肖醫師就有多少同樣的法律人;但總比沒有希望好,暫時讓我們拋開“只是”,寄望在光明的一面,因為法律在進步,也會有良法出現,是法治國家嘛,只要“法院是某某開的”、“惡法亦法”等名言不會再出現。(瞈望-退休公務員)


 


 



 

2008年5月18日 星期日

肉類的真相



 


肉類的真相


 


看完這篇報導,您再想一想吧!少吃肉類食物,最好是不要吃!要活的健康,快樂,第一:少吃對人體不要的東西,第二:淨化排毒來體內所屯積的一些不好的東西(毒素之類)---防癌長鏈124志工服務團


 


破壞身心健康的毒肉


 


美國華盛頓心理實驗室曾做過一種心理變化對生理健康導致影響的化學試驗。放一支玻璃管容器在冰水杯中,管底朝下,空口朝上。受試驗的人從管口向管內呼氣,氣遇冷而凝結在管內壁上,集聚成水。如果受驗人的心理狀態正常,呼氣凝成的水呈無色透明,如同一般的水;如果受驗人的情緒狀況是怨恨、生氣、害怕、嫉妒等等,玻璃管中的水會出現種種不同的顏色,經過化學分析,都含致命的劇毒。嫉妒的水讓一隻老鼠喝,幾分鐘內就會毒死;懷著怨恨一小時之久的毒液,足可毒死八十個人。另外經過實際驗證,在情緒失控中的母親為嬰兒餵奶的話,輕則使嬰兒生病,重時致死。


 


這一段科學典故,至少含有兩大意義: A、動物被剝奪生命的極度痛苦時刻,由於強烈的負面情緒而刺激身體細胞的化學反應,使全身產生劇毒。人吃動物肉,同時吃進了這些毒素,產生種種慢性或急性疾病,甚至長瘤,長癌。所以,素食是最好的養身之道。 B、負面情緒會在身體細胞中產生毒素所以絕大部份的身病其實起源於心病。反之,正面的情緒如平靜、安詳、滿足、歡喜、親愛、慈悲,卻能刺激細胞的新陳代謝作用,快速排除廢物,充分吸取營養,因而產生精力、活力,常保青春健康。所以,修心也是最好的養身之道。心念的善或惡,決定了身體健康和不健康之間的分野。


 


 毒肉的真相(五毒攻身)


 


1、動物被屠宰時,因肉體劇烈痛楚而引發恐怖、怨恨、悲傷等等情緒,在遺體中產生的毒素,經由嘴巴進入人的胃腸,消化後溶入血液,再由血液流遍全身,使各部器官肌肉的細胞中毒、腐化,進而生病、死亡。


 


2、動物被屠宰而死亡後,屍體中的細胞即刻停止工作,肉中的蛋白質就會凝結而分泌出自我分解的酵素,使肌肉腐爛,產生毒性,稱為「屍毒」。然後吃進肚裡的肉,又在人類先天不適應消化肉類的腸壁中緩緩前進,大概需要五天才到達排泄器官而放出體外(素食食物只需一天半)。這些腐肉的毒慢慢侵蝕腸壁,最後形成直腸癌、結腸癌等等不治症。這種屍毒即使經過烹飪處理也不能消滅,成了消化系統胃腸癌症的第一禍首。


 


3、近代人口急速成長,物質文明快速進步,使得肉食的需求大量增加。禽畜的生養過程,大多在大量繁殖、大量餵養、大量輸送、大量屠宰的方式下進行。這些動物從出生、長大、到被屠殺至死的短暫一生,完全在推擠、壓迫、關閉、綑綁、懸吊、黑暗、強光、污臭的環境中度過,軀體飽受種種凌虐的傷痛,心理上必然充滿著種種惡劣的情緒,因而刺激細胞的病變,分泌毒質,發生潛在的疾病。吃了病肉、毒肉,而人能不生病、不中毒,才是怪事


 


4、科學家們把人吃肉稱作「食物鏈的末端」。植物吃陽光、空氣、水;動物吃植物;大動物吃小動物;人吃動物。現代全世界的農田和果園,都噴灑有毒的化學藥劑來滅害蟲。這些農藥轉移到吃植物的動物體內,永久存在脂肪之中。肉食動物又把素食動物肉中的農藥毒素消化進自己的脂肪內。人吃動物肉,讓自己變成農藥殘毒的最後保存者。根據科學調查,肉類當中的殺蟲劑量,比蔬菜、水果、青草中所含毒量,高出十三倍。農藥是致癌的主要病因。而人吃蔬菜和水果,卻可以借清洗或削皮的方法,去除農藥的殘毒,以避免中毒或減至最輕微的程度。 另外,為了加速養殖過程中牲畜的成長,牲畜被迫餵食開胃藥、抗生素、鎮定劑、化學混合飼料,或注射荷爾蒙催生劑。這些化學藥劑也都是強烈的致癌物質。


 


5、等待出售的肉類,在儲存期間往往日久而腐敗變色,為了維持新鮮的肉色,許多肉販會擅自添加硝酸鹽和亞硝酸鹽等化學防腐劑,被吃進人體後也變成致癌的強烈毒素 除了導致癌症之外,人類吃肉過多,會使負責解毒的肝臟負擔過重,疲勞過度,失去解毒功能,而引起肝退化、肝炎、肝硬化、肝癌等。


 


 吃肉等於製造毒血


 


讀過水滸傳的朋友,對於梁山泊的好漢們「大碗喝酒,大塊吃肉」的描繪一定不陌生。作者下筆豪放,讀者讀來痛快;但是,從現代醫學的觀點來看,這實在是慢性自殺之舉動! 日本醫學博士片瀨先生在他的論文中,做了如是的結語:「萬病的發生,皆是由於一元酸性的血液。」這個論點也得到美國營養機構的認同與支持。 那麼,導致人們罹患惡疾的癌瘤等絕症的「酸性血液」是怎樣造成的呢? 根據科學分析,魚、肉、蛋等動物性的食品是屬於酸性食物,會使人體血質變酸,抵抗力減弱,且動物死屍中,含有毒性的血液和其他排泄物、分泌物,這些都是危害人體健康的致命物。


 


 解讀黑心現象


 


近年來,「黑心」二字似乎如影隨形般的不時出現在我們生活的周遭,而黑心食品更是直接的侵害我們的健康,擾亂社會秩序,讓人人都生活在恐懼的陰影下。這種「黑心現象」持續下去,遲早會害死寶島上的你我。


 


但平心而論,哪些是真正商人黑心製造的食品?哪些是媒體無知的炒作?哪些又是因農民教育不足,或農政衛生單位管理不當下的產物?國內又有那些「紅心」專家或學者願意站出來解釋或澄清呢?


 


商人廠家明知違法卻仍然添加製造生產的,這絕對是「黑心食品」。例如將病死豬回收做成貢丸,香腸,肉鬆等;麵條以雙氧水浸泡增加Q度白度;金針香菇以硫磺薰蒸防腐增色;養石斑魚放孔雀石綠以減少魚皮膚病;養蝦蟹鰻魚大量使用綠黴素等等,這些都是「故意」與「有意」的黑心,他們都應該被速判、重判,以儆效尤。


 


新聞中的蜜餞被測出農藥;茼蒿、白菜、葡萄等蔬果農藥含量超標;農田灌溉因誤用工廠排放水而種出鎘稻米、銅木瓜等;戴奧辛污染土地河川進而造成毒鴨蛋、毒鴨肉、毒魚蚌等事件,其實都不是農民有心的行為。這些事件都可以靠農政單位的加強教育,環保單位的加強稽查,與衛生單位的加強檢驗就可以減少或避免的。但現在這些都被媒體一起併入「黑心食品」加以渲染,傷害到樸實的農民,並製造不必要的恐慌。


 


更甚的是有些內容歪曲偏頗,反而加深了社會不安與消費大眾恐懼。例如麥當勞運動手環事件,它根本是玩具溶出或總量鉛的方法錯誤引用;餐巾紙含螢光劑事件中,可有那位大學者順便測驗一下自己穿的棉內衣或家用擦屁股的衛生紙有多強的螢光反應?


 


又紐西蘭牛肉含殺蟲劑事件,它並不是臺灣人自己發現的,而是出口國主動負責通知的,這才點燃了媒體的大肆報導。試問七十七箱追回了七十六箱,少一箱 二十五公斤 ,需要如此二十四小時不停的輪番報導嗎?那日本走私幾千箱的霜降瘋牛肉,怎麼沒人去追呢?美國整船的瘋牛肉進關,為什麼又沒有負責任的媒體去追查真相與負責人呢?難不成我們與紐西蘭有仇?


 


全世界都在查蘇丹紅,臺灣又有那一種辣椒醬被查禁了?別說全部合格,臺灣人不會那麼乖的。前日某媒體獨家報導添加 MTBE 的黑心汽油,還好其他媒體沒有應和,否則台灣將會被全世界給笑死,因為無鉛汽油中取代鉛的抗震劑就是 MTBE,雖然它也是有毒性的,但目前它卻是唯一便宜又可用的抗震劑,難不成在此油價大漲之時,還要雪上加點霜?


 


台灣人民在夜以繼日的混亂政治轟炸下,痛苦指數已經不小了,我們真的不須再因政府單位的無為而治,或無能管理,或媒體無知的刻意喧染,而無限上綱的提升恐懼指數。否則,「黑心食品」這個題目遲早會殺光所有的台灣人。


 


(李德仁 2005.10.09 中國時報)


 


 


 


 


 


2008年5月11日 星期日

將防患于未然進行到底 日本重視癌症"一次預防"



 


將防患于未然進行到底 日本重視癌症"一次預防"


 


日本人的憂患意識聞名于世。如同不厭其煩地舉行防災演習一樣,在癌症防治領域,日本同樣將防患于未然的一貫作風進行到底,尤其重視改變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等“一次預防”措施。


 


日本的“一次預防”,指的是在發現和治療癌症前對癌症病因的預防措施。直到十幾年前,日本還是將早發現、早治療等“二次預防”措施作為防治癌症的重點,對“一次預防”重視不足。隨著以美國為代表的一些國家從20世紀80年代後期開始注重“一次預防”,日本也開始重新探討本國的防治癌症對策。日本自1994年開始實施的“第二次對癌10年綜合戰略”,首次將癌症的“一次預防”列為行政研究課題。


 


據統計,日本癌症病例中有35%由不良飲食習慣導致,30%則是由抽煙引起。日本專家普遍認為,改變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可以抑制癌症發病進程,這可能會使三分之二的癌症得到預防。


 


日本專家經過長期研究和實踐,總結出一整套癌症“一次預防”的方法,並不斷進行修正。這些方法包括:


 


不抽煙;


飲酒適度;


控制脂肪的攝入;


每天食用的豬、牛、羊肉等紅肉應少于8 0克 ,最好代之以魚肉;


每天攝取的鹽分應低于 6克 ,高鹽分的食品每周最多食用一次;


避免過燙的食品和飲料;


注意食品添加劑和殘留農藥;


不食用發霉、燒焦的食物,少食直接用火烤的魚和肉類、醃製和薰製的食品;


多食用富含維生素和纖維的食物,每天至少攝取40 0克 新鮮蔬菜和水果;


選擇粗糧而不是精加工的糧食作為主食;


避免過度日曬;


適度鍛煉;


保持身體清潔等


 


(還記得我們提倡的四低一高:低糖、低鹽、低脂肪、低蛋白、高纖維,以及每日蔬果579的建議吧!您覺得日本人的飲食衛生會比我們差嗎?比我們不乾淨嗎?所以您認為我們的癌症原因多少與不良飲食習慣有關?您有上述多少的「習慣」?該很『認真』的注意一下了!---防癌長鏈124志工服務團))


 


日本國立癌症中心的專家提醒說,雖然上述預防癌症的方法被評價為“可靠”或“可能性高”,但現階段還沒有只要照著做就能保證和癌症“絕緣”的驗方。所以,科學預防癌症的態度應該是充分考慮和綜合權衡,注意食品和營養的平衡


 


日本專家說,預防癌症不能一味期待獲得“戲劇性”效果,根本理念是要審視自己的生活習慣,看看每天吃的東西、做的事情是否有不健康之處,並在此基礎上逐漸改善。


 


值得一提的是,癌症登錄制度在日本癌症防治對策中起到了積極作用,為癌症防治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參考資料。這一制度始于20世紀50年代初,其重要性和必要性近年來進一步受到重視。目前,日本有30多個道、府、縣開展癌症登錄工作,收集癌症分布、發病原因等相關數據,所獲資料為評估癌症防治的對策和進展、提高治療效果等提供了寶貴信息。


2008年5月6日 星期二

全民抗癌時代來臨!您準備好了嗎?



 


全民抗癌時代來臨!您準備好了嗎?


 


光華雜誌19995月文‧張瓊方/圖‧張良綱


 


把這些「舊文章」拿出來給大家看看,看看這幾年來的現況,改變、或者改善多少?您知道癌症怎麼發生的,如何預防嗎?其實早就知道了!吳世楠老師在台北市文山社區大學如何確保您未來人生的健康的課程即是談「預防重於治療」的口號下要「知行合一」,才有可能真正的健康!看看他的課程理念,是不是符合您的需要:


 


「預防重於治療」是大家都知道的,要做到「知行合一」,就需要大家一起來互相鼓勵與支持;邀約不想生病,想健康快樂的活到180歲的您來共同學習


 


結合護理師,營養師,健康管理師及一般大眾的經驗,以最淺顯的方式告訴您現在環境的變化與飲食結構的改變,如何在這充滿毒素的星球中健康的活著,運用3~4個月的時間,讓學員有機會瞭解自己身體的狀況及慢性病的原因,說明如何預防,如何改善生活習慣;可幫助自己及家人瞭解目前的健康狀況及改善方式,確保您未來人生的健康,從此過著幸福美滿的健康生活!---防癌長鏈124志工服務團


 


 


打從民國七十一年起,癌症就名列國人十大死因的榜首,歷時十七年仍未退位。


最新統計顯示,癌症每年要奪走台灣三萬多條人命,因癌症喪生者已佔死亡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一。每年用於癌症的醫療費用已超過百億元。


 


十餘年來,國人癌症發生率整整上升一倍;據推估,終其一生,每五人就有一人會罹患癌症。癌症 儼然已成為每個家庭可能要面對的頑敵。 在此世紀之末,「台灣癌症基金會」發表了「一九九九防癌白皮書」,並訂定公元兩千年為「全民防癌年」,向民眾大聲宣告:全民抗癌時代來臨!


 


 「癌」的英文cancer,意指其像螃蟹般橫行,無可控制。打從一九六年代,人類大力展開抗癌行動至今,雖說大獲全勝還言之過早,但在幾種癌症上已略有斬獲。


 


自從冰箱發明後,隨著食物新鮮度增加,已開發國家的胃癌發生率明顯下降。台大流行病學研究所教授陳建仁指出,台灣在一九六年代後,也漸看出這樣的趨勢。 此外,子宮頸抹片檢查使得子宮頸癌得以早期發現,死亡率逐漸下降。從二十年前被婦產科醫師 視為「不可能的任務」,到今天人人朗朗上口的「六分鐘護一生」口號,我國子宮頸癌 由民國八十年以前女性癌症死亡率的第一位,到八十六年退居第五位。 此外,台灣自民國七十三年實施B型肝炎預防注射後,兒童肝癌已經明顯減少,陳建仁預估,未來台灣肝癌發生率 會降到剩下目前的四分之一。


 


台灣癌症地圖


 


遺憾的是,在部份癌症發生率、死亡率下降的同時,大部份癌症的發生率卻仍在攀升中。 整體而言,台灣民眾癌症發生率是十四年前的兩倍,增加的原因與人口老化及環境中的危險因子增加有關。老年人口原本就是癌症的「高發群」,多數的癌症死亡率,都隨年齡增加而上升。例如肺癌、結直腸癌,都在六十歲以後節節高昇,八十歲以後達到高峰。


 


不可忽視的是,部份癌症的死亡率出現「雙高峰期」,除了老年的高峰期外,在中年時亦出現一個高峰期,像男性的口腔癌在五十五到五十九歲;女性乳癌在四十五到四十九歲,都有 一個高峰期,而此一高峰期與危險因子增加關連較多。由於危險因子相同,台灣癌症的高死亡率也有地區聚集的情況。


 


陳建仁指出,像飲用含砷地下水的西南沿海烏腳病盛行地區,肝癌、肺癌、皮膚癌、前列腺癌、膀胱癌、腎癌的死亡率都顯著偏高。由於抽煙、喝酒、吃檳榔的比例較高,女性的口腔癌在台東、花蓮的山地鄉也顯著偏高。此外,陳建仁解釋,由於原住民生食的飲食習慣,容易感染幽門桿菌,胃癌也是山地鄉的發生率較高。肺癌則在空氣污染的台北、高雄等都會區較易發生


 


本土加外來


 


由於生活、飲食習慣和遺傳基因的影響,鼻咽癌、肝癌、子宮頸癌一向是各地華人較易罹患的癌症。 打從民國七十一年起,肝癌一向是我國男性癌症死亡率的第一位;在民國八十年以前,子宮頸癌也是我國女性癌症死亡率的首位。除了上述好發的「本土性」癌症外,六年代以來生活歐美化,也帶來了一些「外來的」癌症種類,像肺癌、乳癌、攝護腺癌、腸癌等等。民國八十年以後肺癌已經成為台灣女性死亡率的第一位,男性也僅次於肝癌,排名第二。乳癌則是 女性癌症發生率的第二名,死亡率的第四、五名。腸癌、攝護腺癌的發生率也節節高昇


 


由環境中的危險因子來判斷,陳建仁預估有幾種癌症未來還會持續增加。乳癌是其中一種,他指出,現代女性月經來得早、晚婚、哺乳機會少,再加上動物性脂肪的攝取量增加,現代 生活中的壓力及不規律、熬夜的作息方式益增,未來乳癌還會增加。脂肪攝取量增加,也會使結腸癌患者繼續增加。此外,空氣污染加上吸煙人口增加,肺癌還會持續上升


 


慢性病


 


由於醫療技術的進步,以發生率和死亡率相比,台灣癌症的「致死率」已有降低的現象,以女性罹患率排名前五名的肺癌、肝癌、結直腸癌、乳癌、子宮頸癌為例,從民國七十一年的 百分之七十八,到民國八十四年,已降低到百分之五十八。但與先進國家相比,台灣癌症的治癒率(超過五年以上的存活率)仍然偏低,大約只有美國(百分之五十)的一 半。針對這一點,大部份醫生認為,這是因為台灣健康檢查觀念不彰,導致癌症發現時間太晚,再加上許多癌症病人捨棄正規治療,接受另類療法所致。


 


「一九九九防癌白皮書」中,提出民國八十年的統計資料,有四成一的癌症病人未接受正規治療,尤其是預後不佳的肝癌與肺癌,肝癌患者未接受正規治療的高達百分之七十六,肺癌 患者亦高達百分之六十四。陳建仁指出,癌症並非不治之症,然而,很多人在罹患癌症時,卻捨棄可以救命的「救生圈」不用,反而要去抓一支稻草。 國家衛生研究院台灣癌症臨床研究合作組織主任賴基銘指出,從西醫的角度來看,成功率在百分之二十以下的方法,就被視為療效不佳,而考慮其他方式。然而,另類療法只要一千人 中有一個有效,就會被誇大。事實上,一些被宣傳為「有效」的個案,其實已經接受過正規治療,有些則根本不是癌症。 有關另類療法與傳統醫學間的辯證,尚沒有完全的定論(詳見後「一帖偏方,氣死名醫」一文),捨救生圈而抓稻草,與台灣癌症病人普遍欠缺「知癌」權利有關。


 


缺乏「知癌」權利


 


曾在腫瘤科擔任多年護士、現任德桃癌症關懷文教基金會副執行長蘇連瓔指出,來基金會諮詢的癌症病人,十個有九個不清楚自己的治療狀況,對於治療可能帶來的副作用不是一無所知,便是聽說副作用過大、太痛苦而恐懼。像化療有時會引起嘔吐,有的甚至會感染、發燒,頻 赴醫院掛急診,弄得不知情的病人身心俱疲,甚至因此放棄正規治療,尋求沒有副作用 的另類治療。也有醫生指出,由於預後情況缺乏客觀的數據,因而醫師往往傾向於將病況說得嚴重些,一旦結果比預 期得好,病人對醫師的治療就會心存感謝。但不料如此一來,卻反而讓病人對正 規療法失去信心。


 


然而,有些病患的治療意願低落,則是家屬「善意的隱瞞」導致的。台大癌症合作病 房主治 醫師張俊彥指出,有些家屬為怕病人禁不起打擊,要求醫師隱瞞病人病情,當病人在不知病情的狀況下接受治療,治療的副作用讓他覺得病況非但沒有好轉,反 而越來越不舒服,繼續配合接受治療的意願自然就低落。


 


不會是我吧?


 


癌症種類的「惡性度」,也影響台灣癌症的治癒率。以華人好發的鼻咽癌為例,鼻咽癌的原發部位接近顱底和其他重要器官,沒有寬廣的安全範圍可供切除,再加上鼻咽癌極易發生頸部淋巴結轉移和遠隔轉移,外科手術不容易清除乾 淨,因此預後不佳。


 


高居台灣男性癌症死亡率首位的肝癌,也是預後相當不好的癌症。肝癌發現不易,一旦出現症狀時為時已晚。據統計,七成以 上的肝癌患者被發現時只有很輕微的腹部不適或腹脹感, 只有少數患者有體重減輕、消化道出血或黃膽症狀,而多數病患在出現症狀時已屬肝癌末期。


 


事實上,發現太晚一直是台灣癌症治療上的一大遺憾。「常有病人到第四期才來就醫,要求用最貴的藥、做一切的治療,但為時已晚,」癌症專門醫院、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院長黃達夫指出,國人的健康常識普遍低落,就醫時早已延誤了時 機。他以子宮頸癌為例指出,美國原位性(初期)子宮頸癌的比例高達五分之四;台灣只有五分之一。


 


「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是任何疾病治療的通則,為什麼台灣癌症病患總要到「為時已晚」,才能發現、就醫治療呢?國家衛生研究院癌症研究組主任彭汪嘉康認為,心存僥倖、或怕面對現實是延誤治療時機的一大因素。「有些人明明已經察覺不太對勁,卻總認 為:『不會是我吧!』」中國醫藥學院教授兼針灸研究中心主任林昭庚則認為,台灣很多癌症病患到末期才被發現,主要是有關單位的公共衛生、預防宣導做得不夠。


 


癌症治療有如買彩券?


 


然而,台灣癌症治癒率偏低,與治療方法莫衷一是、水準參差不齊脫離不了關係。在台灣,癌症病人看不同醫師,得到的治療方式也不盡相同。有人說,癌症治療就像買彩券,要憑運氣。腫瘤科專業人才不足,是目前癌症治療上的一大問題。


 


黃達夫指出,在美國每個癌症病人的初診至少要花一個小時,之後還要切片並做各種期別的認定,台灣醫生卻常在數分鐘內就打發病人了事。中華民國癌症醫學會秘書長張俊彥指出,我國設腫瘤專科醫師只有十一、二年的歷史。目前全台灣一百多位腫瘤內科專科醫師中,有一半是血液科的專科醫師,其餘癌症類別的專科醫 生就所剩無幾了。


 


張俊彥進一步說明,腫瘤科是辛苦又吃力不討好的科,醫師經常要面對病人死亡的問題,挫折感很重。此外,目前健保給付也不好,「看癌症和看傷風感冒一樣,診療費都是兩百元,」他指出,健保給付以操作技術取勝,並未反映看診所需的知識與花費的時間,因而,未來恐怕也很難吸引人才投入。


 


自由心證的癌症治療


 


此外,部份醫師的本位主義,也使得台灣癌症治療品質無法全面提昇。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院長黃達夫指出,大多數的醫院還沒有形成跨科別的共同協商、為病人尋求最恰當治療方式的團隊治療風氣。目前局部癌症以外科手術切除為第一線,不易切除的則以放射治療取代,做完手術及放療後,繼續 以化學治療消滅無法切除或遠處的癌細胞。因此,完整的癌症治療應包括外科、腫瘤 內科、放射線科、整形科等等。


 


各醫院不僅團隊治療風氣未開,甚至經常可見外科、放射線科、腫瘤內科間分工、合作關係不 良。蘇連瓔指出,過去外科醫師包辦所有癌症治療,現在有腫瘤內科專科醫師,有些外科 醫師覺得專業受到「衝擊」、「挑戰」,不願意將化療交給腫瘤內科醫師處理,因此,各醫院仍不乏外科醫師「跨科」幫病人做 化療的情形。


 


部份醫師的癌症治療方式則以健保給付多寡為考量,而不是以病人情況為考量。由於開刀健保給付高,因此有些醫生有濫開的現象。以肝癌為例,賴基銘指出,肝癌腫瘤大到一個程度 時,與其開刀還不如好好的做栓塞治療,因為開得不好、拿不乾淨,癌細胞反而會隨著血液擴散得更快。張俊彥指出,很多癌症治療目前仍無定論,過去醫院各顯神通、缺乏共識,癌症治療水準因而無法全面提昇。特別是再復發、轉移性的癌症,更是治療的模糊地帶,根本沒有治療標準。


 


都是脂肪惹的禍


 


儘管導致台灣癌症治癒率低的原因複雜,但歸根究柢,預防癌症的發生才是釜底抽薪的根本辦法。「預防比早期發現更重要,」賴基銘指出,從正常細胞轉變為癌細胞可能歷經二、三 十年,癌細胞的分裂到可以被發現也要好幾年,這是癌症防治應該好好把握的時機,「每個人體內 都有癌細胞,延緩癌細胞成長成腫瘤是我們的目標,」他說。


 


癌症要如何預防呢?陽明大學流行病學研究所教授周碧瑟指出,疾病預防有所謂的「三段式預防」。


 


所謂初段預防,指的是危險因子的去除。根據研究,七成到九成癌症成因來自外來因素,例如:細菌、病毒的感染,放射線、化學物質的危害,空氣、水的污染,食物及抽菸、嚼檳榔……等等


 


飲食方面,尤其是脂肪的過度攝取,更是罪魁禍首。


 


根據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調查,國人平均油脂攝取量佔總熱量的百分之三十四,而超過百分之三十時,癌症的發生機率也隨之增加。與此相關的癌症包括:肺癌、乳癌、大腸直腸癌、攝 護腺癌、膽囊癌、卵巢癌、子宮內膜癌、胰臟癌等等


 


因此,台灣癌症基金會在今年四月推出飲食防癌寶典第一冊──《減脂防癌飲食寶典》,目的在教導民眾如何降低飲食中的脂肪攝取量,例如:多吃飯、少吃肉;喝湯時撈掉浮油;先 吃蔬菜再吃肉;芶芡食物少吃;少吃堅果類等等,都是減脂飲食妙招


 


癮君子+紅唇族=肺癌


 


台灣肺癌的增加與吸煙、嚼檳榔有密切的關係。根據研究,抽煙又嚼檳榔的人,罹患肺癌的機率是一般人的一百二十三倍。 如何降低吸煙、吃檳榔人口,是台灣肺癌初段預防的目標。衛生署保健處科長孔憲蘭指出,導致吸煙的因素很多,而吸煙者又未立即看到危險性,因此很難改變其行為,只能從減少二手煙的危害著手。民國八十六年通過「煙害防治法」,公共場所不得吸煙後,相信已減少不少二手煙害。


 


然而,癌症的初段預防,除了個人生活、行為的改變外,更有賴政府公共政策的配合。例如,衛生單位一直勸導民眾不要嚼檳榔,但同時台灣種植檳榔的面積卻不斷增加,實在是互相 矛盾。


 


「一九九九防癌白皮書」中指出,民國八十七年,台灣包括國科會、衛生署、國 此外,我國投入癌症醫學研究的費用也偏低,以致癌症發生的社會、流行病學、族群研究,都明顯不足,使得癌症在初段預防上,缺乏可供參考的依據。家衛生研究院、中研院及各醫學中心有關癌症的研究經費,總共是三億七千萬,與美國每年投入約合台 幣八千億經費,實在天差地別。


 


早期篩檢


 


次段預防則在於早期發現。


 


除了加強宣導、灌輸民眾癌症知識,提高警覺外,早期發現還有賴篩檢幫忙。可惜的是,多數癌症目前仍缺乏早期、有效的篩檢方法。周碧瑟指出,無論是篩檢腸癌的大便潛血、篩檢肝癌的血液中胎兒蛋白指數,不是成本高,就是準確度低,唯一的例外是子宮頸抹片檢查。


 


雖然我國子宮頸癌的死亡率已下降,但抹片檢查的普及率仍有待推廣。在衛生署提出「國民保健三年計畫」中,預計三年後,要讓婦女曾做過一次抹片的比例,由去年的百分之二十 三,提高到百分之四十。 繼子宮頸癌之後,黃達夫認為,乳癌是下一個可望克服的目標。第零到一期的乳癌, 治癒率高達百分之九十五,雖然衛生單位一直提倡乳房自我檢查,但 一公分 以下的 腫瘤觸摸不到, 必需要靠乳房攝影。


 


孔憲蘭指出,由於美國乳癌發生率極高(每九名婦女有一人罹患乳癌),因此,四十歲以上的婦女每兩年做一次乳房攝影,五十歲以上婦女,每年 做一次。台灣乳癌的發生率也在節節 高昇,因此,衛生署將針對有家族病史的高危險群實施乳房攝影篩檢。


 


切斷危險關係


 


其餘癌症在缺乏早期篩檢工具的情況下,現階段仍很難早期發現。


 


賴基銘指出,腫瘤要 一公分 以上才能被超音波發現,此刻癌細胞已分裂至三十代,癌細胞數目已達十的九次方而早在腫瘤 零點二二公分 大小、癌細胞數在十的七次方左右時,癌細胞 已經跑到血液中,換句話說,癌症已經開始轉移、擴散了


 


肺癌為例,從一個癌細胞分裂增殖到五元硬幣般大小,歷時十年八載,但從五元硬 幣大小發展到致命時刻,卻只要短短幾年。換句話說,當發現肺癌時,它已經走過四分之三的生涯,到了末期。


 


因此,國外有人將可能罹患癌症的「危險部位」預先切除。在美國,由於乳癌的發生率極高,再加上有很好的整形外科配合,部份家族有乳癌病史的高危險群,在尚未出現癌細胞時,就預先切除乳房。研究發現,預先切 除使他們罹患乳癌的風 險降低百分之九十一。此外,預先切除腸內的息肉,也可以減少腸癌發生的機率。


 


賴基銘認為,這種預防性的切除是可行的,只是目前台灣對於癌症的高危險群並沒有一套很好的追蹤方法,台灣民眾對於預先切除器官的接受度也不高。


 


癌症診療共識


 


抗癌的第三階段,是癌症照護品質的提昇。


 


國家衛生研究院成立台灣癌症臨床研究合作組織,整合國內二十家大型醫院,每一種癌症都有個別的小組會議,經常聚會以建立癌症的診斷、治療共識。國家衛生研究院目前已完成出版子宮頸癌、乳癌、肺癌、腸癌、口腔癌的診療共識手冊,接著著手要做的是胃癌、 攝護腺癌。


 


賴基銘指出,診療共識手冊除了提供醫師各種癌症的診療標準外,也讓病人在評估自己所受的醫療處置是否合理時,有本可循。此外,過去台灣缺乏癌症的臨床實驗,一切以國外的報告、數據為準,因此,本土性的癌症便缺乏正確的數據 與可參考的治療方法。


 


「台灣癌症臨床研究合作組織」因此先後在榮總、台大成立癌症研究病房,開始針對肝癌、鼻咽癌、胃癌、子宮頸癌及肺癌等台灣常見的癌症做臨床實驗,尋求最有效的治療方式,以 提高我國癌症的存活率。


 


癌症防治,人人有責


 


無論如何,癌症不是不治之症,黃達夫指出,二○○三年人類基因解讀就完成了,將來藉由基因診斷,癌症將會更早被發現,高危險群也會提早被抓到,癌症治療屆時也會有新突破。 黃達夫預估,再一、二十年後,先進國家癌症死亡率會減低一半。然而,儘管醫療科技日新月異,要對抗這個當前國人的頭號殺手,仍需要個人從飲食、生活習慣著手,加上政府有關單位公共衛生、環境政策等各方面的配合,才能防微杜漸,克服頑敵


 


在此一全民抗癌的時代,防治癌症,人人有責。